2019-12-14
Nature:RIPK1剪切異常會引起自身炎癥性疾病最近,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細胞中,雜合的錯義突變D324N,D324H和D324Y可以阻止RIPK1的半胱天冬酶裂解,并導致早發性周期性發熱綜合征和嚴重的間歇性淋巴結病,研究人員將這種情況稱為“抗裂解性RIPK1誘導的自體炎癥綜合征”。
2019-12-13
Nature: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 “黑匣子”臨床上,30%~40% 的情況下,胚胎會出現無法著床或正常發育的現象,部分原因來自胚胎,然而具體機制尚不清晰。闡明胚胎從著床開始的早期發育情況,對不孕癥的干預、試管嬰兒技術成功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2019-12-13
Nature :中國研究者找到了這個“年輕疾病”的幕后真兇自身炎癥性疾病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異常激活導致的罕見疾病,從出生一直維持到整個成年期,表現為每周或每月周期性高燒,并伴有淋巴結腫大。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去年接收一位小患者,無明顯感染卻反復發燒,幾乎以醫院為家的境況令人扼腕。
2019-12-11
Nature:揭秘CAR-T療法T細胞耗揭的關鍵原因,有望進一步攻克實體瘤!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細胞療法自問世以來在治療血液癌癥方面可謂是戰功赫赫,然而,T細胞耗揭卻使其在實體瘤領域的發展頻頻受限。但現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c-Jun(一種增加與T細胞活化相關蛋白表達的基因)的功能缺…
2019-12-6
Nature:神秘蛋白保駕護航,帕金森核心機制再獲突破!大腦神經細胞中的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聚集物在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中起關鍵作用。這些蛋白團塊能夠在神經細胞之間傳播,從而導致這種疾病惡化。
2019-12-6
Nature:這種鮮為人知的蛋白質,竟在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孕酮受體膜成分2蛋白”(簡稱PGRMC2),如果沒有聽說過,那說明它真的是蛋白質界的“透明”的存在。
2019-12-5
nature:真沒想到,分子伴侶還能用來治療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類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這些患者的神經細胞里,往往能看到一類叫做路易小體(Lewy bodies)的結構,里頭是α突觸核蛋白的積聚。如何針對這類蛋白,避免路易小體的產生,也是帕金森病治療領域的一個熱門方向。
2019-12-5
Nature:味覺相關蛋白結構揭示!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提供靶點了解大腦如何處理甜、苦和鮮味,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員設計出更有效的神經系統疾病藥物。鈣穩態調節劑2的近原子水平結構,該蛋白在味覺處理和減輕腦細胞毒性中起作用。
2019-12-3
Nature發現:讓血液干細胞在體外大量繁殖的關鍵蛋白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蛋白質與人類血液干細胞自我更新能力之間的聯系。激活該蛋白可以血液干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自我更新至少12倍!
2019-11-27
Nature:又一力證,炎癥驅動阿爾茨海默癥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中,來自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和波恩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炎癥機制,似乎在阿爾茨海默癥(AD)和其他腦部疾病的毒性tau蛋白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19-11-26
Nature:方向感如何產生?科學家揭曉大腦相關機制近日,有科學家在《Nature》上揭示了大腦定向系統的相關機制,即將自我定位的相關信息與環境地標相結合,這是精確導航的關鍵過程。Fisher研究團隊和Kim課題組分別通過研究,回答了方向神經元如何對地標位置作出穩妥的反應,如何在新環境下迅速定位的難題。
2019-11-22
Nature:先導編輯讓分子剪刀邁向超精確近日,《自然》在線刊發了美國布羅德研究所教授劉如謙(David Liu)等研發的基因編輯新技術——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
2019-11-17
Nature:科學家搞清酒精肝為何如此致命對于肝臟被酒精破壞的重度酗酒者來說,一次器官移植通常是唯一現實的選擇。但由于供體肝臟儲量不足,以及相關規定禁止那些尚未戒除酒癮的人進行移植,許多人最終只能等待死亡。
生物制劑治療炎癥性腸病(IBD)有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仿制藥目前已經成為IBD的一種治療選擇,本…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種異質性很強的復雜臨床綜合征,根據左室射血分數對心衰進行分類簡便易行,但存在…
皮脂腺癌通常發生在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人群,主要發生在眼皮、頭頸和軀干。本文主要提出了皮脂腺癌的臨…